2024 年以来,胶州市坚持发现在早、处置在小,深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,探索上下贯通、一体推进、过程管理的“三型”治理模式,常态化开展多轮次社会稳定风险隐患大起底、大排查、大整治行动(以下简称“三大”行动),行动开展以来,矛盾纠纷基层一线化解率超过 90%,刑事警情、治安警情均同比下降80%,矛盾吸附成效明显,2025 年全国两会期间,实现进京访“零登记”,维护稳定治理经验入选 2024 年全国社会治理典型案例,安全防控逐步从社会面静态安全向全流程动态安全转变跃升。
纵向上,坚持系统观念,打造“上下贯通型”治理模式
社会稳定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是一项社会治理课题。胶州市在实践中坚持系统思维,自上而下全体动员,推动力量整合、资源聚合、功能耦合,构筑起“横到边、纵到底”的工作体系。
一是党委顶格指挥,推动力量整合。将维护稳定作为检验社会治理的关键指标,有效动员市级力量。市委主要领导挂帅,亲自部署、调研指挥“三大”行动。市委、市政府5 位市领导组成专题会商小组,定期调度工作开展情况。发挥人大、政协监督作用,成立 13 名市级领导任组长的驻在式督导组,31 个市委、政府部门单位派员参与,重要节点期间全程驻扎在镇街一线,协同基层开展排查整治,建立起重点领域、重点部位全量数据清单,从源头上实现了重点风险的全要素管控。
二是部门条线联动,推动资源聚合。行业部门资源的集成发力是重要保障。依托市级社会稳定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班,指导行业主管部门,聚合涉诉金融、欠资欠薪、医疗卫生、交通运输、求职求学、校园安全等 17 条“一排底线”,开展风险起底排查,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完善领域类风险防控机制20 余项,在“八失”人员评估分级、预付费市场监管等领域形成了具体路径。依托市镇两级“一站式”矛盾调解中心,加强信访接访、12345 热线、110警情等各类预警源头渠道联动,梳理研判警情、投诉和信访情况,健全部门间情况通报、联席会商等工作机制。
三是基层力量参与,推动功能耦合。经验在群众、办法在基层。聚焦工作任务在基层综合集成、向下深扎的目标,推动镇街、社区建立常态化矛盾纠纷摸排体系。通过网格、新村、镇街自下而上报送问题、过滤风险,隐性矛盾发现率提升45%。广泛发动社会力量,将全市 32 支志愿团体共计1.2 万名志愿者发展为“义警”,配套建立组织动员、管理服务、考核督导、表彰奖励等制度,常态化组织开展社会面巡防,摸排掌握社情民意,行动开展以来,“义警”协调解决跨部门行业纠纷289 起,着力推动矛盾动态管控、风险事前预防、社会综合治理。
横向上,坚持问题导向,探索“一体推进型”治理模式
能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是检验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。自“三大”行动开展以来,胶州市坚持主题一致,瞄准关键节点横向联动治理资源,由面及点多管齐下,逐步织密安全防控网络。
一是起底发现问题,启动驻在式督导。区别于传统的“大呼隆”式督导调研,聚焦体制机制、部门联动等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的结构性问题,建立驻在式督导协作模式,与属地镇街同题共答、任务共担,围绕 12 项重点督导内容,建立正、负面清单,形成问题分类、风险归集、五级分解的督导管控模式:一级即针对单一属地问题,纳入属地镇街处置解决事项;二级即针对行业政策问题,交由行业主管部门协调处置;三级即针对跨行业跨部门问题,协调分管市领导会商调度;四级即围绕领域类风险,通过“一排底线”集中合力;五级即研判重大潜在社会稳定风险,通过市委市政府顶格统筹解决。层层推动综合治理由表及里、由点到面、由浅入深迭代升级。
二是攻坚化解问题,创新“六步走”模式。通过对驻在式督导反馈问题梳理分析,精准把握欠薪欠费这一关键领域,启动“六步走”专题会商模式:第一步即全面摸排,深挖各类“陈年旧账”,见仓见底;第二步即分类研判,合并同类型,归纳问题类型;第三步即五级分解,针对高、中、低风险,明确处置责任;第四步即“三色”通报,建立红、黄、蓝三色管理台账,闭环问题办理;第五步即源头治理,抓实建设单位、施工单位两个输入端口;第六步即系统治理,明确由案到人、由事到责的风险防控路径。行动开展以来,个案平均化解时限较以往缩短三分之一以上,群体性进京访“零发生”。
三是巡防整治问题,开展“打更巡防”专项行动。在防控重点领域的基础上,坚持因时制宜的工作思路。在中秋、国庆、元旦、春节、元宵节等重大节庆期间,针对流动人口、人员密集区域治安管理等现实问题,启动“打更巡防”专项行动,全市常态化设立由网格员组成的 800 余支巡防队伍,与公安机关社会面巡防力量专群结合,开展夜间值班巡逻【晚上19:00—次日凌晨3:00】,全面搜集防范涉及安全稳定的情报信息,及时处置各类突发矛盾,实现了人员密集场所、治安重点部位、偏远乡村、背街小巷全覆盖,命案发生率同比下降 50%。
运维中,坚持风控理念,优化“过程管理型”治理模式
风险防控是一个动态治理过程,胶州市聚焦稳定风险的发展链条,以机制优化理顺“前端、中端、后端”三端“节点”,切实推动风险隐患防于未发、止于未然。
一是前端分析研判。针对潜在风险隐患,建立“警情+社情+舆情”一体化联动机制,搭建预警模型,深挖“水面下的问题”,政法维稳、公安情报、网信网警三支专业力量每日对“接报警情、涉稳举报投诉、社区民警走访、警务助理上报、网上监测、情报部门线索”6个方面数据分析研判,与公安管控重点人员数据库碰撞比对,滚动摸排隐性矛盾纠纷。行动开展以来,共梳理分析数据7万余条,筛选潜在风险隐患,未发生因矛盾纠纷引发的敏感案事件。
二是中端分级处置。针对“三大”行动发现问题,运用五级分解责任落实机制,截至目前,梳理三至五级重点风险隐患,由党委政法委分解牵头责任、行业主管责任、属地维稳责任,采用“三联单”形式【同步推送分管市领导、市委督查室、相关责任单位】向分管市领导预警重点涉稳案事件,纳入动态管控,推动市镇两级协同上手,联动治稳的工作格局加速形成。
三是后端督办闭环。针对已出现的涉稳苗头性问题,发挥党委政法委统筹协调、组织推动、督导检查职能,建立“月度风险提示+实时风险预警+涉稳督办呈报”的立体预警防控体系,以《风险提示函》《涉稳呈报单》《公安建议函》“三函”形式推送部门、镇街,提前遏制涉稳事项传导升级势头。探索完善重点涉稳案事件复盘机制,对本地近年来发生的规模性聚集事项、命案、涉政敏感信息和外地发生的恶性案件举一反三,分析矛盾激化原因、提出意见建议,反推属事属地围绕易引发“民转刑”“刑转命”的矛盾问题,反向提升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精准性。(胶州市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刘京明) |